自八月二十日开始,苏皖军政府在苏北地区进行战争准备,各防线战壕堡垒加紧建设,同时从上海租凭船舶购买大量水泥钢筋,以及铁丝网,后方军工厂开足马力制造子弹,钢盔步枪,同时接收从德国购买的十万杆步枪,五百万发子弹,还有一百二十挺重机枪,二十门中小火炮,五万发炮弹,从上海紧急购买三万杆步枪,子弹三百万发,各式新旧火炮六十余门,合共花费了高达一千万美元的资金,掠夺日本侨民的资金几乎被使用了一半。
苏皖政府各地,现在进入了紧张的大生产时期,各种临时作坊被苏皖政府扶植起来,不管是制衣还是打造军刀,以及火药生产等等,尽皆受到政府扶持,尤其是被邓森几乎使用抢夺的方式抢夺而来的江南制造局的机器和工人,更是被组建成苏皖第一兵工厂,刚刚安置好,便马上被投入到生产当中,各种生产物资也大量采购,上海各国商人这次赚得盆钵满盈,对于苏皖政府好感更多。
苏北战区的百姓被紧急疏离安置在皖北或者苏中新占区,粮食一度出现缺口,不过这个问题在上海商人们的协助下得到了解决,从上海广州一次性进购了价值一千万美元的粮食,这是远东地区,乃至于世界上的最大粮食进口,足够数千万人过冬的粮食。同时苏皖政府还宣布,继续收购军用生产物资,尤其是制造子弹步枪,火药的原材料。
这让不少外国商人看到了商机,纷纷发电回国,或者亲自返回本国进行张罗,不过等他们回来估计战争也已经结束了。
苏皖自治政府的成立,虽然让袁世凯很生气,这摆明了就是想搞独立嘛不过现在北洋军也正在扩军之中,军队还没有稳定下来,所以也对其没有办法,更何况邓森不停的发来电报,表示服从袁世凯指挥,向袁世凯低头,也给袁世凯一个台阶,因此对于铁血军的备战,北洋政府虽说没有前去支援,但是也与日本政府进行了通告,禁止日军从其他地方登陆,也算为铁血军做了一点事情。
“快点挖,一定达到标准,加把劲”第一防线,战壕在加紧施工,从上海运送而来的水泥钢筋按照邓森的思想浇筑一座座地堡,圆形倒碗摸样的地堡处于战壕后部上方与相隔不到十米的第二道战壕相连,每一段一里路的战壕有三座地堡,均匀的置放在后方,作为永久火力点使用,协助战壕内部队进行阻敌,必要时候进行火力压制。
堡垒内部,有四根腰粗的柱子由顶部与地面相连,以增加防御能力,完全圆形的顶部可以将受力面积减到最小,炮弹轰击在上方的时候,冲击力无法全部作用于一点,凭借着内部的水泥柱将作用力传递到地下,为了有效的防止重炮炮弹在轰击时候有可能将堡垒内部士兵震死或者震晕,增加了一层防震层,也就是将一些木屑填充进去。
再说战壕,第一防线三个地点的战壕模式相差不大,全是纵深立体防御体系由五条战壕,交通壕为链接,每条距离十米远。战壕总长度五里,宽六十米,每一条设置碉堡十五座,五条战壕总计七十五座碉堡,每座碉堡一挺战用重机枪,一挺备用重机枪,编制五人,三名机枪手,两名装单兵。
战壕内部宽一点八米,深一点七米,边缘有五十厘米宽女墙沙袋,构成重炮防御墙,每一里设置五处重机枪射击口,步兵射击位四百三十个,每一条防线有一个旅防守,士兵密度还是相当高的。
此次对日防御战,几乎全部的枪支弹药全被用上,除了紧急制造的六百门迫击炮,还有经典的木柄手雷,使用模具浇铸,产量不小,火药充足,就是引线不足,因此只是生产了两万枚,邓森现在除了外购引线外,还在要求兵工厂快速展开攻关,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名美籍华侨,用五十万美元开设了一家TNT火药工厂,名字叫中华火药工厂,虽然刚刚投产,却可以给邓森提供不少的火药供给,几乎第一时间邓森就对其进行扶持,并保证购买其生产的火药。
中华火药厂,仅仅一个月便扩张至三个车间,机器的轰隆声不绝于耳,工人们不停的来回运送着刚刚制造出来的火药,一箱一箱的从车间内推出,外面早就等待着的军队卡车急忙将已经包装好的火药运送前往兵工厂。
除了火药厂,三家炼铁钢厂也在日夜不停的进行着冶炼工作,虽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