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猛然抬头,侧耳倾听,虽然群星密布,但时值九月底,没有月光,因此除了隐隐的火光,没有什么能照亮他面前的道路。
夜风吹拂着他的脸,虽然还没有正式到冬天,他却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一天前,他便借口要与所围的华夏军决战,离开了天津卫,驱兵架桥,来到卫河南岸。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吴三桂前来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尼堪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消息。
当时被他以阿巴泰病薨为由搪塞过去,他并不知道阿巴泰是否死了,但当他拿自己兄长的性命来充当理由时,他完全做到了面不改色。可是吴三桂是狡猾的,对于这个理由,他只相信了一半,却没有全信。
为此,多尔衮不得不多耽搁一夜,来到运河南岸。
“诸军皆齐否?”多尔衮低声问道。
“已齐了,都对了表。”
既然准备决战,那就自然要调兵遣将,借着这个机会,多尔衮将忠于他的部队都调到了身边,将自己的兄弟侄儿都遣了出去——这些亲族现在还畏于他,可到大败之时,没准其中就有人要学习他杀掉黄台吉的旧事。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做出最后的贡献,帮助他阻挡华夏军的追袭。
还有吴三桂,也必须留在这里,他的十余万军队,哪怕就是投降,也足够华夏军收编几日的,耽搁华夏军时间越长。那么就越有利于多尔衮离开。
“四万人……这是极限。”
心中又评估了一下自己能带走的人数,多尔衮不禁低叹了一声。
他已经派出去了信使,如果顺利,那么他可以从古北口出关,只需要半个月左右便可以回到辽东。那样的话,他所准备的粮食够六万人用。但料敌从宽料己从严,如果古北口失守。他就只能从八达岭居庸关出京畿,再到张家口堡,绕一个大弯回去。沿途就算能逼迫蒙古人送上粮食,最多也只供他四万人。
而低于这个数字,他带回辽东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少于此,他根本不能压服蒙古、朝鲜,甚至不能控制八旗。
多尔衮借着火把的光芒,拿出怀表,对了一下时间。
西洋早就有钟表了,但是新襄产的甚为精准,这种发条式机械表,即使是在新襄,也只有最高明的珠宝匠手工制成,每一个价格都在十枚金元也就是过去的一千两银子之上。华夏军内部也只是普及到了营一级别的军官。或者是执行任务时作为军械使用。多尔衮通过种种渠道,才弄到了一批,这一次全部发给了他的亲信。
已经是子夜一时十五分,离约定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
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炮营。多尔衮用力揉搓了一阵脸,然后努力笑了一下。
他必须笑,要给孔有德和耿仲明信心,唯有给了这些汉奸信心,他们才会在接下来的大战的死战。
“让两位王爷过来。”他扬声道。
不一会儿,孔有德与耿仲明便被带到他面前。这两人都是一脸疲惫,只是见到他,才稍稍兴奋了些。
“二位,当初先帝封二位为王时,曾经说过,我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便将南方之地分封给三位,尚可喜不幸,早折于俞国振之手,如今我大清与俞国振决战于此,我也先给二位透个底,此战若胜,中原可定,二位一个为齐王,一个为楚王。山`东、河`南两处,便交由二位了。”
“臣受先帝与叔皇隆恩,必万死以报!”孔有德与耿仲明感恩载德,下拜谢道。
他们不知道山海关的事情,因此直到现在,他们都认为,多尔衮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实现,今夜再猛攻消耗掉所围华夏军的弹药,明后天便可以去夺取胜利了。
“我将所有火炮都交与二位,到时便开始猛轰,不必担心损耗,只要胜了,咱们要多少炮便有多少炮!”多尔衮又道。
孔有德心中微微有些诧异,建虏仿制华夏军火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从崇祯十二年山`东之败后,多尔衮一直很努力地在仿制华夏军的火炮,但因为材料工艺的问题,总是徒有其形而无其实。好不容易造成了几十门重炮,多尔衮都视之如珍宝,这几十门炮一向都由多尔衮的亲信掌控,分给他们的都是一些次等的火炮。今天多尔衮将这些炮都运来,当真是下了血本。
他此时不疑有他,只觉得是自己深得多尔衮信任,当下感激涕零地道:“有叔皇此令,我二人更有把握,定让南贼好看!”
“时间不早了,我还得去指挥诸军,你们二位……好生做吧。”
多尔衮交待完这一句,翻身便上马,头也不回,便出了炮营。
崇祯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凌晨一时二十八分,多尔衮回到了自己的大营。
因为此前下达了作战准备的缘故,整个大营一片肃穆。不明真相的士兵,以为即将开始一场血战,因此一个个都是紧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