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民众原本就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两国也多次分分合合,民众对于改朝换代并没有多大抵触。所以不用担心民众的反应。只要真腊王上台后,不横征暴敛,应该就能稳定下国内局势。
真腊王考虑了一下,特别是西斯其为其比较了一下斛罗军和宋军的战斗力后,终于还是同意了这个提议。
于是,当天晚上,真腊王便以发现边境宋军有异常举动为由,邀请斛罗军边境部队的统帅来其大营商量御敌之事,却趁机将其捕获斩首。
随即,西斯其便以宋军发动了进攻,需要统一指挥为由,拿着斛罗军统帅的兵符,接管了其属下部队的指挥权。
然后,他也学陆游的方法,在边境地区找了一个斛罗王的远房堂弟,谎称斛罗国都发生了内乱,斛罗王被叛军挟持了,需要“除奸臣、清君侧”,然后大举进攻斛罗国都。
斛罗王得知此事后,又惊又怒,连忙派兵迎敌。但斛罗军在仓皇之下,并没有作好战斗准备。加上他们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仗了,在作战经验上也大不如真腊军,顿时连战连败。
眼看这真腊军就要打进斛罗国都了,斛罗王终于不得不接受了宋军使者的提议,发出了国书,邀请大宋南洋都督府和新真腊王派军队进入斛罗平叛。
而早已蓄势待发的宋军则趁机攻入了斛罗,撵着真腊军的尾巴,势如破竹般攻占了斛罗大片土地。
在得知斛罗王果然向宋军求援,且宋军也果然发起进攻后,真腊王及其属下众将均暗自庆幸,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
面对前有斛罗军,后有宋军的不利局面。真腊军从上到下均一致认为,柿子要挑软的捏。眼下同时面对两个敌人,自然应该先打倒弱的那个,再回过身来与强的敌人战斗。
而宋军这时却不知为何,突然一反之前的猛冲猛打,而是缓缓推进,一路上多以收编失散的斛罗军,安抚当地百姓为主,并对外宣称,军队连续作战,士卒疲惫不堪,需要休整。
这下,斛罗王是又惊又怒,连续派了三次使者向陆文龙交涉,却都无果。无奈之下,他亦是只好硬着头皮,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真腊军战斗。
而真腊王见宋军没有步步紧逼,亦是心中一宽。随即便决定抓住此良机,争取一战击溃斛罗军。并对属下士兵许下承诺,一旦攻破斛罗国都,允许他们大肆抢掠。
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真腊军看到如此美妙的前景,自然是三军用命,舍生忘死地攻城。同时,真腊军亦采取了西斯其的建议,即只要是愿意加入真腊军阵营的,不管以前是否斛罗军,都进行收编,同时又四处抓壮丁,以扩充兵力。
德昭二年十月初五,斛罗国都被真腊军攻破,斛罗王**而死,真腊王索性废了他立的傀儡,自立为帝。
真腊军在城中四处抢掠,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激起了斛罗人的强烈反抗。虽然之前他们对于谁当国王无所谓,可对于军纪极差的真腊军却是反感之极。
而就在这时,一直休养生息的宋军却终于发起了猛攻,真腊军原本就没留多少人防御宋军,经过一段时间休整之后,宋军的体力和粮草弹药都得到了恢复补充。重新焕然一新,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于是,真腊军连战连败,一溃千里。而他们又因军纪败坏,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持,根本无法打游击,只能狼狈逃窜。
真腊王无奈,只得继续向西逃往蒲甘边境,准备故伎重演,逃入蒲甘境内,企图东山再起。
但已经见识过斛罗王下场的蒲甘国王,怎么敢再去重蹈覆辙?他立刻派出重兵把守边境,待真腊王的残兵败将进入自己国境时,先假意同意接收,然后伏兵四起,将其全部拿下,并移交给了后面追来的宋军。
陆文龙大大称赞了一番蒲甘国王的义举,并表示两国之间可以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他很清楚,现在宋军已是强弩之末,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再攻下蒲甘。况且真腊、斛罗等地也需要时间消化,才能纳入南洋都督府的统治。
所以,在和蒲甘王国划定了边境,并约定彼此都不接受对方国家过来的叛军之后,方率军回到了斛罗国都。
至此,南洋战争基本全线停火,告一段落。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