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lign="ener">
(宗师!终见宗师!洁曦出手,总是不凡,就用这一章的标题,为本书宗师庆贺。)
~~~~~~~~~~~~~~~~~~~~~~~~~~~~~~~~~~~~~~~~~
“金军是铁了心要守城了。”
灞桥镇内,一野总指挥部,圆桌军议已开得差不多了。狄烈综合情报司的情报,加上今日巡城所见,已经可以确定,长安金军这一次不会再逃,而是打算拼个鱼死网破。
此时,副参谋长凌远,正接过军主的话头,在做最后的总结陈述长安城内共有七千金兵,城西有一支骑军,约一千七百余人马,合计约九千人马,加上驱使的守城民壮,兵马过万。若是野战,按正兵人数来算,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三千军,但若用于守城,无论正兵辅兵,其所发挥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若是按照正常的攻城程序,不要说一万攻一万,就算是四万攻一万都没有胜算,更不用说伤亡人数及旷日持久。故此,我认为,军主所提议的方案,是最快解决战事的手段,请诸君表决。”
“我同意!”
“同意!”
杨再兴、张宪及各旅旅长都先后举手表决。
圆桌军议,是狄烈在太原军校成立后,从军校开始,慢慢推广到军中的一项新制度。但凡召开军事会议时,与座所有军将,皆可自由发言。表达不同意见,对各项军令及作战方针表达的看法,甚至与上官争论,都是可以的。但有一条,一旦表决后形成定议,不管是否同意,都必须不折不扣执行。这些都是天诛军中任何一个将校应有之权力。
这样的措施出炉,确实在军队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在宋代,文官系统中,倒常常有这种比较开明的“下驳上”风气。甚至连最大的b——大宋官家。也常有被臣子封驳言论的时候。但是,唯独在军队中,绝无此风,尤其是文官为帅。武人为将。那就只有听的份。军队就是一言堂。
行军作战,以主帅的意志为全军的意志,一言堂的结果。古往今来,不知造成多少惨痛失败。光是在北宋末年,与金军的战争中,就上演过无数次文臣(武将)领兵,不纳手下将领之言,招致惨败的例子,如童贯征辽之战、刘延庆(刘光世之父)攻辽上京之战、陕西帅范致虚出潼关之战、还有这个时空已不再发生的张浚之富平大战……等等,真是不要太多了,故此,遂有“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之语。
狄烈早就在主持的军事会议中,取缔了一言堂,鼓励、采纳所有有资格参加军议的将领们发言献策,效果也不,并渐渐形成风气。不过,以前将不过十,兵不过万,每次军议都由狄烈主持,自然没问题。而现在天诛军已有十万众,光是甲乙级师,就有十个之多,如果不将这种良好的个人风格转化为制度,天诛军这种优良作风,就有可能仅止于狄烈的总指挥部。而更多师、旅、团、营一级,还会走回宋朝军队的老路。
故此,狄烈来了个西为中用,军议时取消主次席,以圆桌形式讨论,模糊上下尊卑,令低阶军将也能放开顾虑,畅所欲言。并正式定名为“圆桌军议”。
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但狄烈,一定会优于主帅意志决定一切的一言堂。
军议结束,诸将鱼贯而出。随即传来警卫的报告禀报军主,邵钤辖求见。”
狄烈正与凌远等一众参谋,就着桌面的长安城池沙盘,推演战局,闻言抬头一笑这个邵晋卿,到哪时都不得消停啊……让他进来。”
警卫刚刚通传,邵兴就急不可耐地掀帘而入。
邵兴目睹天诛军的狂野渡河之战后,当即返回陕州。也不他对李彦仙说的,反正过了三五日,他又转了,这次只带两名卫兵,身份却变成了陕州结盟使。
对于有志抗金的宋将所释放的善意,狄烈自然不会回拒,于是邵兴就以陕州军代表的身份,随军行动——当然,也只是随军行动而已,其余作战、军议之类的,却不是他这样的使者所能参与的。
邵兴与狄烈接触的也不算短了,这位天诛军主是性子的人,因此也不绕弯子,一进门,就直奔主题贵军可是要围攻长安?”
狄烈笑笑当然,否则你以为我这上万大军跑来这里,仅仅是向娄室、斡鲁打个招呼么?”
邵兴窒了窒,他不过是学着文人的腔调,想引出个话头而已,而狄烈这种带着后世调侃意味的方式,邵兴还真有点不适应,也不接话茬,只好自顾自把话说出来金军对长安志在必守,而贵军对长安志在必得。双方兵力相若,贵军还有后续数万大军,兵力确实达到了五则攻之,但长安城防……说实话,兴曾在年前到过长安,彼时之残破,比之陕州尚有不及。而今日所见,堪称天翻地覆,不可同日而语,便是十万大军,也取之不易啊!”
狄烈点点头,表示同意,以这个时代各国的攻坚能力,这样一个万人戍守的坚城,没有个十万八万军兵,加上长期围战,还真打不下来。
邵兴顿了顿,直直盯住狄烈,放缓声调道敢问狄军主,天诛军,还有多少粮秣?”
邵兴这话一出口,狄烈与凌远等诸参谋相视一笑,明白邵兴的意思了。
四万大军围城,还有近万战马、骡子、牛羊,这每日粮秣的消耗,是何等的惊人。若非秋收已近,纵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