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心的,都是中兴学社成立的相关事宜。
皇上已经给南京六部和应天府下旨了,要求全力支持中兴学社,学社的三个负责人,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由他们来兴办学社,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所以说,吃饭的过程中,王道直很是关心中兴学社的事情,嘴里说到最多的,也是这件事情。
王道直的认识,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苏天成与东林书院、复社争执的事情,他是清楚的,有薪面,他也是难以一时间理解的,不过,江宁县的巨大改变,活生生的事实,令他认识到了,这样的做法,肯定是可行的,若是中兴学社成立了,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应天府,应天府下辖的诸县,都能够像江宁县这样,发生巨大的改变,那就是巨大的政绩了。
刘云清非常详细的禀报了中兴学社的筹备情况,学社地点,就是在县学里面,这里面地方很大,平日里学生不是很多,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的住处,都是安排在这里的,已经专门腾出来了房屋,作为平时会客、集聚的地方。
中兴学社的一切经费,县衙负责,计划每年拿出来二十万两白银,其中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位负责人的俸禄,初步计划,每年每人一万两白银。
中兴学社招募三十人,负责日常所有具体事情的打理,想要进入中兴学社,至少是举人以上的身份,当然,特别突出的生员,也是可以的。
刘云清说完之后,还没有等到众人开口,孙承宗首先说话了,他的意思,每年一万两的俸禄太多了,不能够如此,自己的俸禄,按照县衙官吏的水平发放,就可以了。
想不到王道直面带微笑开口了,说县衙如此的安排很好,他特意解释了,江宁县县衙的衙役,每年都有五百两银子的补贴,之余是官吏,俸禄和常例银子,加起来都是几千两白银了,所以说,孙大人的俸禄是不高的。
王道直的一席话,令孙承宗目瞪口呆,他不敢相信,江宁县富裕到这种程度了。
如此的收入,恐怕大明朝的府州县,都是望尘莫及的。
苏天成接着开口了,说这一切,是早就确定下来的,中兴学社的日常事宜,刘云清负责,刘云清的职责很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的生活起居,时常过问,一方面要操心学社的正常运转,更加重要的,是宣扬中兴学社的观点,让学社正常运转,发挥出来最大的影响。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云清站起身来,给孙承宗行礼,坦言自己以前是南厩的东林四公子之一,只不过对于东林书院的有些观点,不是很认同了,所以说,脱离了东林书院,投奔到了苏大人的身边,今后要想孙大人多多学习。
孙承宗和王道直的脸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们都清楚了,苏天成为什么这样安排,刘云清的态度,对东林书院和复社,就是最大的打击,中兴学社成立之后,首先的任务,就是分化瓦解东林书院和复社。
朝廷中间,有一部分的大臣,是支持东林书院和复社的,有些甚至就是东林书院和复社出来的,由此看来,中兴书院的任务,还是不一般的。
但有利的条件,也是明确的,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人的影响,非同一般,加上合适的运作,充足经费的保证,中兴学社一瞪立,肯定有大部分的士子、士绅富户前来加入的,而且,中兴学社,带有官方的味道,在这里面有着表现突出了,甚至可以直接为进入朝廷,成为朝廷官员。
范景文突然来到四海酒楼,令苏天成有些猝不及防。
苏天成更加不清楚的是,范景文和孙承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两人同朝为官的时候,相互都是欣赏的,而且,孙承宗曾经鼎力举荐范景文。
范景文当然清楚,孙承宗到南京来干什么的。
一番寒暄,几杯酒下肚之后,范景文提出来了,南京的户部,每年给中兴学社,解决五万两白银的经费,也算是出力了。
范景文刚刚说完,王道直也开口了,说是给中兴学社,解决一万两白银的经费。
孙承宗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一下子多了六万两白银,也可以为江宁县节约一些经费了,毕竟江宁营需要大量的白银。
苏天成高兴的同时,也有性惊,想不到范景文到四海酒楼来了,而且表明解决经费,这里面是有着深意的,具体是什么原因,不长时间,就可以知道。
不过,这总是好事情,预示着中兴学社,能够很快兴旺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