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天的时间,朱审烜收到了苏天成的三封来信,苏天成的信函,主要说到了两件事情,第一是有关代善的处理意见,第二是朝鲜使团到大明来朝贡的事宜。
苏天成的信函,朱审烜自然是认真阅读的,来到京城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朱审烜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作为内阁次辅,要说以前唐世济担任内阁次辅的时候,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唐世济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世,全部都是依靠皇上的信任,在皇权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唐世济的日子还是比较舒坦的,甚至可以与内阁首辅杨嗣昌对抗,只要有皇上的支持,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朱审烜的情况不一样了,本身就是藩王,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而且皇上的信赖是不用怀疑的,朱审烜甚至知晓,自己进入内阁,本来就是要更大限度的维护皇权的。
这样的前提之下,朱审烜做事情就非常的小心了,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维护皇上的尊严,都要得到皇上的许可,如此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的,好在杨嗣昌也是很明智的,任何的事情,首先是两人进行商议,接着按照管辖的范围,分别禀报皇上,得到了明确的意见之后,内阁商议决定,最终下圣旨或者是敕书。
要说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巩固了皇权,皇上的权威空前增强,这本来是好事情,大臣做事情也没有多少担忧的地方了,可这样做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很多的事情,若都按照皇上的意思来办理,恐怕是办不好的,不要说朱审烜有这样的认识,所有的内阁大学士,都有此等的认识,若是这样的决策方式长时间实施下去,估计内阁和朝廷的文武大臣。都没有什么上进心了,也不想思考多少的问题了。
朱审烜觉得有些不合适,但这样的想法,只能够埋藏在内心,千万不要说出来,唯一能够与之讨论的,也就是苏天成了,可惜苏天成没有在京城里面,两人无法商议讨论。
朱审烜也看出来了。内阁首辅杨嗣昌也有意见,应该要内阁做出来决定的事宜,如今也是要禀报皇上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官员任免的事宜。按照以前的规矩,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是需要皇上亲自来决断的,可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内阁就直接能够做出来决定了,不过是禀报皇上知道就可以了。谁都知道当官的好处在什么地方,要是没有一点点的油水了,还有谁会那么卖命啊。
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要不然皇上快要累死。估计戏也不好看。
这一次,苏天成写来的信函。令朱审烜感觉到为难了。
关键是在如何处理代善的事情上面。
皇上已经做出来了决定,是真正准备交换代善了,而且也提出来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用代善交换耿仲明、尚可喜,还有黑山城池,内阁讨论之后,觉得还需要以前钱财和战马,所以最终提出来了三个要求,但苏天成在来信之中,说的不一样了,苏天成的意思,所谓交换代善,最终的目的是搅乱后金的局势,就算是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至少也要将皇太极气个半死,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换条件,今天提出来一条,明天提出来一条,让那个索尼不断的去禀报,让皇太极暴跳如雷。
朱审烜知道,苏天成说出来的办法,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这件事情由苏天成亲自来处理,其他人肯定是不行的,堂堂的大明王朝,岂能不顾颜面,皇上和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信奉的都是礼义仁智信,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够出尔反尔,否则传出去了,成什么体统,不要说其他人,就是朱审烜本人,也不会做出来这样的事情。
虽然苏天成在信函里面说了,面子不算什么,关键是要达到目的,可明面上的事情,朱审烜还是要讲面子的,包括皇上都是这样的。
多看了几遍信函,朱审烜觉得,苏天成说的确实有道理,放着的便宜不占,岂不是太可惜了,不过这也仅仅就是朱审烜的想法,不可能落实到行动之中。
牵涉到交换代善的事宜,谈判暂时告一段落,索尼还在官驿之中等候,想要改变谈判的条件,可能性不是很大了,应该说是没有多大的可能性了,加之朝廷之中,普遍有一种乐观的认识,就算是将代善放走了,朝廷得到了实际的利益,特别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被朝廷抓回来了,后金封为王爷的三人,孔有德已经被凌迟处死,剩下的就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也少不了凌迟处死,如此的情况下,谁还敢想着投靠后金鞑子的事宜。
苏天成带领的江宁营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