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挥官,比如方靖;有善于破阵攻坚、乱中取胜的指挥官,比如黄正诚。当然,那些从各个方向上攻到纽约的中高级指挥官、作战参谋,也都各自有所擅长,比如从西雅图地区一路西进的指挥官,就极其擅长指挥山地作战;从休斯敦方向上过来的指挥官,就擅长在水网地区、沼泽密布地带指挥作战;而从亚特兰大方向上过来的指挥官,就精通在丛林地貌草丘平原地区指挥作战。李宗仁把这些战场的一线指挥官们聚集到一起,为他将来所要干涉的希腊战事出谋划策,那情形真是热闹至极,毫不客气的说,恐怕最高统帅部的智囊团,都没有这个阵容来的强大。
在研究的过程中,这些人倒也是竭尽全力,尽可能把整套作战计划做到无一漏洞,不为别的,大家伙都怕这个指挥官,一旦在希腊吃了亏,会把帐算到他们头上。
经过几天时间,一大群指挥官、作战参谋集思广益,针对希腊每一个可能性战区的地形条件、敌军兵力布防特点、可能性的变动等等因素,制定出了一套近乎完备的作战计划。战场如何推进、各个战线的兵力如何调配、各个进攻方向上应该向哪一个区域推进;如果在某个地区受挫应该如何应付、在某个地区进展顺利应该如何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如果在某道防线上希腊军增兵怎么办;某一地域的希腊军在遭受攻击后,有可能向哪个方向撤退、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应该如何应付、如何对集结在特定区域的敌军实施有效的合围并最终歼灭、如何防止希腊军向海上撤退、如何防止希腊军向土耳其方向撤退等等。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指挥官、作战参谋们,是殚精竭虑,尽可能将希腊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相应的对策考虑到了。不过即便是如此,李宗仁等人还是一再强调,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在前一刻谁也无法猜测到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因此,无论多么详尽得当的战役计划,也只是一个计划,它必须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做出改进。
会后,李宗仁把这份作战计划电传陆军部。
当徐世昌得到这份作战计划时,着实吃了一惊。这作战计划……啧啧……那绝对看成是完整,以至于完整到它都不像是一场战役的作战计划了,而是一本系统翔实的、针对各种作战环境下指挥要领的军事教科书了。老实说,如果这东西拿到军事院校里,去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学员们当作教材使用,都是毫不过时的,只不过与一般的军事教科书不同,这本东西是完全以希腊的地形、兵力分布、敌我形势对比为模板打造出来的。
看着这份颇有意义的军事教材,徐世昌不由得对李宗仁的能量感到惊讶。毫无疑问,那些身经百战因而有些桀骜不驯的将军们,被他充分挖掘了身上的潜能,不然的话,就这么一份东西,等闲的人就不可能搞得出来。你要让这些真正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将军们写本自传什么的,依次为依据统合成一本纯实战经验式的教科并不难,可难得是把他们这些人汇集到一起,针对某一场战役系统的发表出他们的看法,同时,还能在阐述自己主张的同时,谦虚的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是为什么?无他,这些家伙在性格上大都颇为高傲,要让他们在战略战术方面认同别人而否定自己,那可是太难了。
尽管徐世昌不认为单凭着这份“军事教科书”,就能够让军事上李宗仁在战场上无往不利,但他却觉得这种做法很好。有机会的话可以让李宗仁好好的发挥一下,真的整出一本实用而且内容详尽的军事教科书来,这可是一件大大有益的事情。
有了这个想法的徐世昌,一时间变得有些兴奋,兴之所至,他便拿起笔来,在这份堪称最为详尽的战役方案书上题下了几个大字——“军事教案”。当写下这几个字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在这四个字的前面标注了一个“常规战争下的”。
“常规战争下的军事教案”,不久之后,全新的“新科技环境下常规战争的军事教案”一书出现,它都是帝国各个军事院校所使用的一本重要教材。当然,这本书在成书之初,又经过了诸多的军队将领以及军事专家的修改补充,但是归根结底。它地出现都是因为李宗仁的这次重要的军事会议。毫无疑问,后来的军校学员们不可能知道这本书是怎么来的,他们只知道这本书的出现意义重大,它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际上流传,每年陆军部仅仅是从这本书上面,就能拿到颇为不菲的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