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把东北地区的部队,视为其远东部队的一部分,自从俄国强迫清国签下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之后,俄国就把华夏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霸占,海参崴、海兰泡、伯力这些名字永远消失,只能出现在俄文正式名称之后的括号里。
俄国在这一百五十万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俄罗斯帝国远东军区”,司令部设置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也就是华夏的“海兰泡”,林飞时代的海兰泡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在那次大屠杀中,俄军杀害了无辜清国百姓五千多人,杀害手段极其残忍,刀刺、火烧、水淹……令人发指。
在日本和俄国缔结盟约之后,俄国占领了松花江东部的清国领土,把军指挥部和统治中心放在了三姓城。
三姓城就是林飞时代的依兰,清代初期设城,当作军事重镇,三姓城距离吉林三百多公里,在吉林的东面。
华夏军占领吉林之后,俄国远东军区成立前线指挥部,进驻距离吉林最近的舒兰县,俄国远东军区总司令罗曼涅夫斯基上将亲自担任前线总指挥。
俄军在松花江沿线,集中了三十万兵力,这么多兵力,几乎是布拉戈维申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带驻军的一多半。
如何攻击华夏军,俄军高层是有矛盾的,罗曼涅夫斯基主张,用最快的速度攻击华夏军,将其逐出吉林,可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却想着派出特使和林飞谈判,企图用谈判手段霸占俄军现有区域。
俄国特使赶到大禹城的时候,正好是林飞对清国发动全面攻击的时候,林飞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离间清廷高层与袁世凯的关系、进攻四川、和清廷进行投降谈判等等事情上。
俄国特使来见林飞,林飞觉得这是拖住俄国人的好机会,于是挤出时间和俄国特使商谈,在商谈中态度极其绵软,给俄国特使一种错觉,林飞想要同俄国求和。
林飞还指示手下特工,给俄国方面的情报员传递林飞想要求和的信息,让俄国进一步相信林飞的诡计。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心存侥幸,他知道华夏军难打,所以不想和华夏军打,他知道和华夏军激战,俄国肯定损兵折将,讨不到半点便宜,这样一来,在和英国德国争夺欧洲和中东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影响。
尼古拉二世还认为,林飞在和日本、清廷的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资源,现在的林飞,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与俄国交锋,所以林飞势必有求和的想法。
出于这些考虑,尼古拉二世不想和林飞开战,可是罗曼涅夫斯基看的非常清楚,林飞在争分夺秒地修补奉吉铁路,在分秒必争地组建训练松花江舰队,内河舰队和海洋舰队在作战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华夏军以前没有内河舰队,现在必须抓紧时间组建和训练。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罗曼涅夫斯基,林飞根本不想和俄国和谈,俄国想要和平地从林飞手中拿下东北,根本就是做梦。
罗曼涅夫斯基急忙给尼古拉二世发电报,请求尼古拉二世,准许他立刻出兵攻击华夏军,可是尼古拉二世一直抱着侥幸心态,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十月份,再拖上一段时间,就到十一月了,进入十一月中旬,松花江吉林段就开始封冻了,一旦封冻,华夏军的火炮战车过江就容易多了。
罗曼涅夫斯基终于等不及了,给尼古拉二世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痛陈立刻进军的重要性,尼古拉二世也觉得和谈无望,这才指示罗曼涅夫斯基,立刻攻击。
于是在十月二十日,俄军内河舰队抢先对华夏军内河舰队发动了攻击。
罗曼涅夫斯基之所以要让内河舰队首先发动攻击,是因为罗曼涅夫斯基对双方内河舰队的实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从数量上来说,华夏军此时拥有内河炮艇八十艘,俄军拥有的内河炮艇大约有一百艘,俄军占据优势。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双方内河炮艇的武器装备都差不多,内河炮艇虽然说是“炮艇”,可是都没有装备火炮,因为松花江不是大海,炮艇不能造的太大,排水量差不多都是一两百吨,在这么小的船上,装备火炮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小船是无法扛起大炮的,因为发射时的后座力、炮身旋转时的反力矩都要作用在船体上,在船体太小的情况下,发炮后座力和炮身旋转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